置頂文章

劉門武藝傳人:林松賢老師 [韋雙翎]

2022-06-06

劉門武藝中的苗刀──武壇故事(三)[林松賢]

 摘要:本文原於2011年1月30日在筆者網易博客「勁定門人韋雙翎——劉雲樵大師門下的武術世界」(已關站)中發表,是林松賢老師「武壇故事」主題的第三篇,說明本門苗刀技藝的來歷


前言

  劉雲樵老師在上世紀七十年代,創辦《武壇》雜誌並開辦「武壇國術推廣中心」,為社會大衆提供一個學習傳統武術的平臺。當時他不但除了親自教授八極拳、八卦掌等武藝,亦邀請了許多武林前輩開班授課。由於種種機緣,苗刀技藝亦成為「武壇」中一項重要課程,成為廣義的「劉門武藝」之一。


「苗刀」刀具上的演變

  「苗刀」的原型是「倭刀」,明代戚繼光將軍的《紀效新書》及程沖鬥的《單刀法選》均已說明了。而按現時的文物考據,則知日本的刀具鍛煉技術,始自漢唐時代的東傳。漢唐時代的中國刀具,型體為厚背直刃、環首單鋒,是利於劈砍的結構。東傳日本之後,被改為彎刃的刀形,加強了拖割的功能,利於騎兵使用。

  中國至宋代後大量採用火器,刀具的重要性大減,鍛煉的水準亦隨之下降。及後蒙古入主中原,以快馬輕刀見長,因此亦影響了中國刀具的發展,一變而成單手腰刀的型制。相比之下,日本的鍛煉技術卻不繼提升。不但掌握了夾鋼法的制刀技術,並配上精美的裝潢,使日本刀具成為當時中國的藝術珍品,深受國人欣賞。


中國人學倭刀:一心衛國

  直至明朝,由於倭寇結合中國海盜在沿海肆虐,戚繼光將軍奉命剿匪,才發現中國的腰刀輕薄,利於拖割而不耐砍劈,往往不敵刃長身厚的倭刀猛砍。既然工具及不上別人好,為甚麽不採用別人的呢?戚繼光將軍就是有這種胸襟,立即採用這款刀具,改善了自己的部隊,並帶起國人修習倭刀之風。

  這不是文化優劣的問題,而是信念的問題:當時國人一心保家衛國,使用甚麽工具反而並不重要。刀具本身是一種工具,製造工具、運用工具的方法就是知識與技術。由於科學與技術本身是中性的、跨民族的、跨國界的,任何一種設計良好的工具,只要能有助我們解決問題,自然為人所樂用,而不會因為該工具來自某個國家,而影響其實用價值。

  加上每個人運用工具,總會各有心得。當每個人都根據自已的心得來操作工具時,工具的造型設計,亦可能會相應略有微調。不過這些變化,都是根據時空、環境而作對應,志在方便不同的需要,其實沒有必要評判優劣。


修習苗刀,繼承戚將軍的精神!

  劉門武藝系統中的苗刀技法,得自劉雲樵老師的好友韓慶堂先生。韓慶堂先生所學的「一路苗刀」,是清代時由一位遊方僧傳給河北楊氏,其後經謝晉汾、劉玉春、郭長生而傳至韓先生的。但從其原型可見,這套刀法是從程沖斗的系統延續而來的。及後韓先生建基於「一路苗刀」而作簡化,編成了「四路苗刀」。

  在過去幾年來,本會舉辦了一系列的「苗刀」課程,即旨在將這一個兵器項目加以推廣,希望能夠讓更多人,能繼承戚繼光將軍的心,為守護中華文化精神而努力!

苗刀練習的情況(攝於2011年2月20日)

「勁定門人」網誌內全部文章均為原創
歡迎引用,轉載請保留本博客名稱及以下連結:
官方網站:http://ntnuteenage.blogspot.hk/
鏡象網站:http://ntnuteenage.blog.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