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景說明
若論劉門武藝的特色,則非大槍莫屬。八極一系,自祖師吳鐘即以大槍聞名,傳至清末民初之際,李書文師祖更以「神槍」之名享譽武林。劉雲樵老師直承其學,大槍術自然深受門人重視;然而大槍的製作,應該用甚麼木材為宜呢?
所謂「功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」,要習得大槍術,必須採用合規格的大槍。
坊間常見者為「花槍」,一般長約七呎,採用幼身白蠟木杆,舞弄時務求虎虎生風。
但「大槍」不同於「花槍」,殺著用「扎」,格擋用「封」、「閉」,而很少作敲打動作。所以槍杆要硬,才能用出「閉」、「封」的技巧;重量要足,才能「扎」出「一發透壁」的威力。所以本門大槍採用粗身紅木杆,例如花梨、坤典等木材才能合符要求。
然而在現今武術界中,許多人採用白蠟木杆作為「大槍」,那麼又是否合適呢?
其實採用白蠟木杆作為「大槍」,在明末清初已是尋常的事。從《手臂錄》中可見,吳修齡在評比不同的造槍木材時,認為白蠟是「棍材」;但反過來看,可以肯定當時已有不少人用白蠟作槍,否則不必刻意提及。
白蠟:彈性是優點,也是缺點
吳修齡稱「白蠟軟,棍材也」,是因為勝在有彈性、耐敲打,很適合棍法之用;相反,紅木的木質較脆亦欠缺彈性,若作敲打之用,便很容易折斷。
另一方面,由於一般白蠟的木質偏軟,亦會削弱大槍法中的「封」、「閉」的效果,無法使力量發揮出來。為了彌補硬度不足的缺陷,作為大槍的白蠟杆必須特別栽培。這種白蠟的木質密度較高,中間要多節椏,槍身才能比較堅挺,用時才能「兼槍帶棍」。
但如此優質的白蠟杆,須栽培數十年才能成材,所以古時的槍師往往需要自己種植,不時要扶直樹苗,以免彎曲而成無用之物;然而即使如此用心,數十年後能成材者,可能仍十中無一,故此十分珍貴,並不可能得到普及。
紅木:既能發揮槍法,也能量產普及
而今天市面常見的白蠟杆,多是快速長成的木材,材質十分鬆散,以致彈性有餘而密度不足,無法充份施展「封」、「閉」二法。
正因如此,若一開始學槍便用一般的白蠟杆來練習,便容易覺得「封」、「閉」作用不大,反而會養成敲打開敵槍的習慣,最終即如吳殳所謂「兼槍者,固棍也;帶棍,則槍亦必盡入棍矣,槍安在哉?」的困境。
由此可知,若用一般白蠟為槍杆,則完全用不上槍法;一律採用優質白蠟槍杆,便不可能量產。採用紅木作為槍杆,不但適用於大槍術的訓練,而且一棵合適的木材可以劈刨成數根大槍,比起白蠟一株樹只能製一把槍,更能應付兵陣的大量需求,從而讓大槍能夠得到普及。
「勁定門人」網誌內全部文章均為原創
歡迎引用,轉載請保留本博客名稱及以下連結:
官方網站:http://ntnuteenage.blogspot.hk/
鏡象網站:http://ntnuteenage.blog.163.com